目前,秦皇岛港、黄骅港下锚船分别只有10多艘,其余港口下锚船为个位数字。
7月以来,焦炭供需偏紧情况边际缓解,近日焦炭现货市场已经落实第三轮提降。山西临汾地区因前期主流矿井产量有限,现出货相对顺畅,但也表示下游签单放缓,后续价格恐承压。
有分析人士指出,7月梅雨季节过后,又将迎来高温天气,理性来看,钢材需求不具备大幅回暖条件,高库存对市场也存在一定压力,后期钢价大概率高位震荡为主。据统计,截至7月17日,全国建筑钢材的库存总量(含钢厂库存和社会库存)为1172.13万吨,较6月增加了129.5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66.17万吨,库存已连续5周增加。从3-4月的五轮提降,再到5-6月的六轮提涨。7月淡季存在调降压力及空间,后期焦炭将再次进入供需稍有偏紧的格局,价格表现料将再度偏强。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黑色金属首席分析师曹颖此前分析指出,焦炭下半年仍存在去产能和环保的扰动,供应存在炒作可能性及空间。
另据中国煤炭资源网7月22日产地估价测算,山西地区准一级冶金焦发至日照港现汇成本现为1830元/吨左右,现港口准一级冶金焦报价在1850-1870元/吨左右,成交价1830元/吨左右,现集港资源虽无利润,但已有一定囤货机会。据中国煤炭资源网了解,焦炭累计下降三轮,部分焦企有超跌行为,受近期一系列利好宏观预期支撑以及钢材价格偏强影响,部分市场参与者对后期市场预期持相对乐观态度,有少量询货现象,后期需进一步关注贸易商接货情况。山东主力电厂电煤接收价下调8月初山东地区部分主力电厂电煤接收价格下调,降幅集中在10-20元/吨,以济南地区某主力电厂为例,下调后山西方向5000大卡煤接收价格0.091元/大卡,陕西方向5500大卡煤接收价格0.095元/大卡;另有部分电厂市场煤采购量明显下降。
外购煤长协价格:5500大卡572元/吨(+3),5000大卡516元/吨(-4),4500大卡455元/吨(-4);原料煤长协价格:特低灰:632元/吨(+2);神优1:622元/吨(+2);神优2:602元/吨(+2)煤价逼近红色区间后,政策调控风险加大,加之电厂库存走高,观望情绪增强,煤价又下跌了24元/吨,降至573元/吨,回到月初起点位置。2020年以来,动力煤市场受到疫情及铁路检修、复产复工等因素影响。短短七个月时间里,煤炭市场出现多次供需错配现象,市场走势跌宕起伏,煤价呈现W式波动。
能源局下发保供通知,产地复产加速,供应恢复,环渤海港口卸车增加,场存回升;但此时,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南方沿海地区,煤炭需求迟迟未起,沿海电厂日耗处于40-50万吨低位水平。煤价从6月6日开始上涨,到6月15日,累计上涨了23元/吨。
从5月9日到5月25日,煤价从469元/吨涨到548元/吨,涨幅达79元/吨,最多一天煤价竟然上涨11元/吨,这在近年来是罕见的。而工业企业赶工期,全力追赶生产进度,工业用电将强势回归。月初,随着主力煤矿上调长协价格,又宣布暂时停供现货煤,对市场有刺激作用,煤价从573元/吨,上涨了24元/吨。临近6月份,供需情况再次发生变化。
从5月25日到6月5日,煤价一直在547-548元/吨徘徊,变化不大。今年后五个月,国内市场环境和煤炭需求明显好于上半年,夏季和冬季用煤高峰接踵而至,民用电负荷提高。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进口煤却大量涌入,增幅高达26%,造成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但在中长协合同制度、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保障下,以及保供稳价政策引导下,市场煤价格基本在绿色区间运行,实现了疫情期间的能源安全供应。
5月份,进口煤炭环比减少889万吨,同比下降19.7%;供需错配之下,市场情绪转好,贸易商捂货惜售,价格跳涨。就在大家判断,春节过后,煤炭需求低迷,煤价会下跌之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首先是大秦线于5月28日提前检修完毕,开足马力,加快运输。从5月初开始,国家限制进口煤通关,收紧进口煤政策,进口煤数量随之下降。
预计港口市场煤价格将保持在550-570元/吨之间绿色区间运行。而下游开始备货,出现了供应上的短缺,拉动动力煤价格急速上涨了两周。从6月15日开始,随着电厂和发运港口库存的双双回升,下游对市场煤采购的减少,煤价止涨趋稳。进入七月份,港口煤价呈现先涨后跌,再平的走势。疫情爆发,主产地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供应无法及时恢复,大秦线日均运量只有70万吨,秦港存煤直线下降。受煤炭进口限制政策趋严,主产区煤炭复产情况不及预期,港口库存持续低位,以及气温升高,水泥、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需求逐步回升。
动力煤价格从春节过后开始下跌,持续下跌了两个半月,从576元/吨跌到了469元/吨,跌幅达107元/吨。年初开始,受冬季用煤高峰带动,煤价延续了去年年底的上涨态势,5500大卡市场煤实际交易价格从年初的556元/吨上涨至1月23日的561元/吨。
5500大卡市场煤价格从1月23日的561元/吨上涨至2月12日的576元/吨,累计上涨了15元/吨。进入5月份,随着复产复工的加快,工业生产持续回暖。
而水力发电减弱,再加上江浙地区特高压检修,外来电减少,促使沿海煤炭需求突然转好,港口的调入数量却受大秦线检修以及内蒙古煤管票管控严格等影响出现了回落。但受主产地煤价维持稳中小涨,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煤炭价格,煤价纹丝不动。
两会也于5月28日结束,加之电厂库存出现回升,不再继续大规模采购市场煤而水力发电减弱,再加上江浙地区特高压检修,外来电减少,促使沿海煤炭需求突然转好,港口的调入数量却受大秦线检修以及内蒙古煤管票管控严格等影响出现了回落。煤价从6月6日开始上涨,到6月15日,累计上涨了23元/吨。能源局下发保供通知,产地复产加速,供应恢复,环渤海港口卸车增加,场存回升;但此时,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南方沿海地区,煤炭需求迟迟未起,沿海电厂日耗处于40-50万吨低位水平。
从5月25日到6月5日,煤价一直在547-548元/吨徘徊,变化不大。两会也于5月28日结束,加之电厂库存出现回升,不再继续大规模采购市场煤。
进入5月份,随着复产复工的加快,工业生产持续回暖。年初开始,受冬季用煤高峰带动,煤价延续了去年年底的上涨态势,5500大卡市场煤实际交易价格从年初的556元/吨上涨至1月23日的561元/吨。
煤价逼近红色区间后,政策调控风险加大,加之电厂库存走高,观望情绪增强,煤价又下跌了24元/吨,降至573元/吨,回到月初起点位置。5500大卡市场煤价格从1月23日的561元/吨上涨至2月12日的576元/吨,累计上涨了15元/吨。
5月份,进口煤炭环比减少889万吨,同比下降19.7%;供需错配之下,市场情绪转好,贸易商捂货惜售,价格跳涨。动力煤价格从春节过后开始下跌,持续下跌了两个半月,从576元/吨跌到了469元/吨,跌幅达107元/吨。就在大家判断,春节过后,煤炭需求低迷,煤价会下跌之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疫情爆发,主产地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供应无法及时恢复,大秦线日均运量只有70万吨,秦港存煤直线下降。
首先是大秦线于5月28日提前检修完毕,开足马力,加快运输。短短七个月时间里,煤炭市场出现多次供需错配现象,市场走势跌宕起伏,煤价呈现W式波动。
月初,随着主力煤矿上调长协价格,又宣布暂时停供现货煤,对市场有刺激作用,煤价从573元/吨,上涨了24元/吨。进入七月份,港口煤价呈现先涨后跌,再平的走势。
受煤炭进口限制政策趋严,主产区煤炭复产情况不及预期,港口库存持续低位,以及气温升高,水泥、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需求逐步回升。而工业企业赶工期,全力追赶生产进度,工业用电将强势回归。